李恒才官方网站
http://www.ipamsh.com/geren.asp?big=76
李恒才
个人简介
李恒才 1962年生于甘肃古浪,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山水画创作院画家,中国西部画院副院长,中国大风堂山水画创作室主任,中国孔子书画院副院长。2009年至2010年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山水画工作室高研班,2010年至2011年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山水画工作室精英班。 作品被中央党校、国务院、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兰州大学、甘肃文史馆、中国国家画院等机构和个人收藏,多幅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化部主办的重大展览并获奖。先后在武威、兰州、张掖、西安、河北、江苏、郑州、山东、安徽、内蒙、宁夏、福建、北京、法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多篇论文刊发在国家级重点刊物、杂志,出版有《李恒才国画作品集》《 千姿百态画骆驼》《写意骆驼画法》《李恒才山水画作品集》《李恒才骆驼作品集》《墨然西极·李恒才山水画作品集》《墨然西极·李恒才骆驼作品集》等多部著作。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电子画册
作品润格
联系方式
学术评论
对中国画创作发展的思考 文/李恒才

对中国画创作发展的思考

文/李恒才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艺术,都希望具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本土特色,认识中国画创作的发展轨迹,并正确沿着自己的路线健康发展,是每个作者关涉到民族信仰、民族感情和对祖国的爱,也是中国画艺术居世界艺术之林而不败的责任。近年来,有关中国画创作的发展意见纷争,可谓唇枪舌剑,激烈不休。为此,就其形势谈谈自己的意见。

一、中国画创作的本体特征

 

中国绘画,自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出现的楚墓帛画,经汉、魏、六朝、五代、唐、宋、元、明、清至近现当代,各民族的画派、风格、形式、表现技法等不断演变,提高,形成了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尤其是内涵儒家、道家思想、自然环境、美学思想、文学诗词、书法、篆刻、装裱等为一体的传统的绘画语言,与西方绘画间保持距离,在世界艺术领域产生着特殊的美感,认识我国传统绘画的本体特征,对发展中国画的创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1.画者在观察认识物象时表现出的特点是注重主客观的统一,承认艺术创造来源于客观世界(即生活),又十分重视个人的主观作用(要高于生活),所以由物质变意象(也即自然到精神是天人合一,画者应象古画论中讲的“于造化心源间得”这是我国传统绘画经无数前贤的艺术实践所证明。“澄怀味象”、“应目会心”、“应会感神”、“烂熟于心”、“凝神结想”、“悟对通神”对景久坐的境界,才是中国画的观察方法。

2.造型采用具象与抽象造型,或叫意象造型。画家反映出来的形象特征是“似与不似”,其主观性强,如郑板桥之“竹”为例:眼中之竹(是物象),胸中之竹(意象,观察的结果),手中之竹(造型的结果),造型来源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共同作用,“超以象外”、“像物寄情”巧妙运用比、喻、兴、借等手法,表现自然和人类感情的推移,使人一一社会一一自然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其造型具有人格化的魅力。

3.天地造物,随其剪裁;阴阳大化,任其分合,则是境界默契客观自然的法则,摆脱时空的限制,强调宏观地把握世界,用历史的、全局的、发展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以追求艺术表现与概括的自由,构图有独特的空间经营方法,三度空间(高、宽、深),四度空间(时间、季节、气候、历史等),五维空间(心理性、带有了主观性),在绘画中运用鸟瞰透视,跑马透视等,画面结构中强调层次、穿插、布势、布白、画眼等。

4.使用中国画特殊的物质材料,如毛笔、墨汁、宣纸、颜料,在笔墨上将书法的抽象符号,点线面构架用笔和墨性、墨相、墨法来塑造形象,强调笔力、笔形、笔势、笔意及墨趣的生动形象性,使作者的创作内容与艺术形式结合一体,“传形写神”形成有效的表现手法。

5.诗词入画,提倡诗情画意,尚含蓄、讲曲藏,以少胜多,以虚代实,计白当黑等绘画语言的表现力,积极诱发观者丰富的想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中国画的意境创造提高到自觉阶段。

6.书法、篆刻及特殊的装裱形式,丰富了绘画的内容,加强和完善了绘画的表现力和艺术趣味。使画面完整、协调、统一。

 

二、外来文化对中国画创作发展的影响期

 

1.二十世纪初期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开始知道西洋国家比中国强大,随之感觉洋人比自己高明,于是有抱负的青年纷纷出国留学,民国初,大量学生回国,他们带来的西洋文化开始冲击中国文化,致使“西学东渐“一成为社会风气,“五四”新文化运动,喊的”博爱”、“平等”、“自由”等全是西方的一套,在这场运功中康有为、陈独秀等主张要用西洋画的写实主义来治中国画的大病,此时的徐悲鸿出洋八年后,在中国美术舞台上开始主宰起中国画坛的命运。以这段历史中不难发现,学习效仿西方文明是这一时期的社会风气,许多画家们的文化立场发生了消极影响,将主要精力用在了西洋画的写实主义上,当然不由自主地要随波逐流了。然而注重国学研究学习的齐白石、吴昌硕、黄宾虹等都是没有素描基本功的,他们却成为世界文化领域的三座高峰,又让我们想到些什么呢?

 

2.20世纪80年代时期

此时,我们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整个社会在为了实视“四个现代化”开始活跃起来,8O年代中叶,美术界曾有过一场“当代中国画之我见”的讨论,李小山的“中国画穷途末路”论让人们思考了一些问题。但许多人没有弄清“中国画危机”和“当代中国画危机”的区别,其实这两者不是一回事。1998年吴冠中与张仃关于“笔墨等于零”、“守住中国画底线”的争论,许多画家都面临着路怎么走的问题,出现了一些水墨试验,试图使中国画能具有西方当代艺术的一些特征。如形式上的、视觉效果上的、甚至艺术思想上的。这段时期画家们是在对中国画进行深入探索期,不论从理论上、思想上、乃至技法上都是一种实践,将中国画传统中一些内在的规律及表现手法更彻底地做了一些瓦解。

 

3.21世纪初期

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迅速增强,国力强大起来,文化事业也有了空间的繁荣。特别是面对当下中国画创作缺少传统依据,简单以挪用西方绘画元素来代替中国画创新的现状,龙瑞先生提出了”贴近文脉,正本清源”的学术主张,倡导中国画要重视本体规律,接活和绘画相联系的文化神经,真正从绘画语言上完成中国画的当代发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情况越来越多,美术界也是如此,受多种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画创作就有了一种十分热闹的景象,多种展事活动一个接着一个,中国画大奖赛也一个接着一个,理念研讨也多起来了,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有了很好的体现。从此景象中我们看出,中国画创作仍然围绕着中国画本身来发展的。

 

三、积极而度地借鉴外来艺术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绘画艺术,由于思想、道德、风俗、地理、气候以及工具材料的不同,必然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越性,同时也必然存在着自己的局限和短缺。所以,以吸取对方某些合适的部分,目的足滋养丰富自己,而不是失去自已。中国画,数千年来,血脉流传,早己形成它自己的内在规律和独特性,有着它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美学观,以及独有的技巧特色。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发展自己的艺术,学习他人,借鉴他人,本来是件好事。但如果在立场和角度方面失去分寸,就会变得象“邯郸学步”——去学别人优美的走路姿势,学到最后,别人的姿势没有学会,反而忘记了自己原来如何走路的,只好爬着走一一学丢了自己的长处。中国画与西洋画本属于不同的画种,其语言也不相同。中国画讲究的是心性,西洋画讲究的是科学性,认识观、创作观均有其不同性,有自己的文化体系。西洋画也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师,如达.芳奇,凡高等,中国画也出了一代又一代一代的大师如石涛、齐白石等等,现在我们在发展中国画创作的过程中,没有借鉴,是不完善的,想反,如果老是临摹别人的,仿照别人的东西,会使自己的面目丢掉,会不中不洋,整个一个“四不像”。如果完全排斥他也是不对的。因此坚持中国样式的、时代的特征,积极而有度地借鉴外来艺术,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本体语言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负责人的态度。

 

四、中国画创作发展的几种形态

 

1.传统开拓发展型

即坚持传统绘画的一些基本标准,如笔、墨、章法、造型、风格及传统境界,有的偏重在题材上突破,有的在章法中出新,有的把笔墨之浑厚转化为笔形的结构,有的在积墨法中探索,此中有大写意者,也有小写意者,其中还有意中带工,墨中带色者,有笔墨繁复满纸浓墨,也有简笔草草。代表画家有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萧海春、曾宓及浙派山水画家,四川的唐允明、彭先诚,亦有新文人画派诸家董欣宾、周京新、刘二刚等。

 

2.写实水墨型

这是20世纪以来现代学院教育中加强写实写生训练的结果,多在人物画中呈现,此种类型中亦很复杂,有的从素描移来,严谨工致,光影灿然;有的也有素描意味,但纯以线条出之,有的则在皴擦中表现人物的体积的厚重;有的同样严格造型,却在笔墨与造型的紧密结合中把笔墨弄得灵动天然,飘逸洒脱,代表人物如徐悲鸿、蒋兆和、周思聪、刘文西、毕建勋、刘国辉等。

 

3.表现水墨型

此类以水墨表现的作品,造型大多以抽象、概括、变形,或以笔触,或以水墨,其造型大多受西方影响较多,有明显的表现性倾向,如田黎明、武艺、刘庆和等。

 

4.工笔重彩型

此类近二十年来较为流行,但亦有偏重造型,偏重用笔、用色,偏重结构之分。其中或工中带意,或意中偏工,或勾线填色,造型中肌理制作因素重或以色彩肌理效果为主,辅以传统勾勒效果。而且上述类型大多与传统工笔大相径庭,其构图较大,造型复杂。如何家英、贾广健、李少文、孙本长等。

 

5.借鉴日本画风型

此类因曰本画风因素较多,虽有风格细腻、造型严谨、色彩明丽淡雅、厚重敦实、富丽堂皇,与我国传统工笔重彩意味很不相同,缺乏中国画因素,与水墨无关,有另类之嫌,代表人物如:蒋采萍、胡明哲等。

 

6.重东方神韵而形式系统再造型

虽然语言系统与传统有联系,采用传统材料,其造型对西方的形式语言也有较多的借鉴,但更有区别,争议也最大。如:林风眠、刘国松、赵春翔、于志学等。

 

7.强化形式语言本体表现型

此类绘画强化形式语言本身的表现,对形式美法则较看重,重视构成因素,借鉴西方形式体系和形式思维处较多,同时也注重东方意境等讲究。如:吴冠中、周韶华和姜宝林等。

 

8.实验水墨

此类画家为追求传统绘画的现代性、当代性,为追求与世界接轨或对话,主张借中国传统绘画的工具材料以及东方特色,来结合西方的当代观念,样式以呈现现代性、当代性乃至世界性品格,此类绘画因直接从西方搬来各种“当代美术”的模式来与传统中国画中的宣纸、水墨相结合,是“另类”的东西。如刘国松等人的画已不在是国画,也不再是绘画,对其分类就毫无意义了。

以上诸类型,表明现代中国画家们的实践探索精神,积极的一面,大多数画家们是在固定中国画的精神之美“笔墨”上的发展,消极的一面是少数画家们则是在为中国画创作的发展偏离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中心。由之,面对当代中国画创作发展出现的纷纭繁复的现状,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五、国画家们不应该急功近利

 

大师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等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他们的创作水平是不断提高的,他们有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在老年时创作的,而如今一些名家,只能说也曾创作过一些优秀作品,但是只要考察一下近些年的创作情况,便可以看出实际多年没有创作了。试想,一位画家在几年内没有探索的创作,那就是原地踏步,很可能还会倒退,甚至被时代淘汰出局的。另外,在我们国画家的队伍里,还有少数名家根本就不是“画”出来的,而是“混”出来的,他们虽有许多社会虚名、行政实权,但审美水平却很低,画的品位、格调就无法再说了。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也直接影响着画家们,多数人功利主义占首位,就是名家也如此。潜心修炼,认真创作的劲头不见了。不瞒人们在说:“这种时局下,大师是很难出现的”。的确,我觉得不无道理。中国画创作发展是讲状态的,画家们应该耐住寂寞,守住底线,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些,目标更大一些,更远一些,把功夫下在平时,下在手上,多思考专业,多创作作品,因为你是一个画家。

 

六、生活是中国画创作发展的唯一源泉

 

古今中外艺术实践有科学的总结,艺术如果脱离了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画创作要反映生活,首先要求画家深入到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中去,广泛、深入地做观察、领悟,多与人民群众交朋友,从他们那里学习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会对自己的创作有很大的好处。前人的“师法自然”、“心师造化”、“师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艺术主张,应铭记于心!积极向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学习,你会寻找到创作的内容和灵感。探索绘画形式和绘画语言的表现力,寻找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点,还有画者的胸怀,想象力和创造力都离不开大自然和社会生活。

现代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对每个国画创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青年画家们,只有深入生活,洞悉生活种种,才便于生活中搜集素材,便于寻找生活中的典型,用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进行描绘,不同情节,环境等处理,都有不同的生活根据,不能真正认识生活,就不能正确地反映生活,积累多了,创作中的意境便深远,情感易见。反之,创作也就无根基谈了。生活对作者重要,对欣赏者也同样重要。如果人家欣赏你的创作,你没有画中的生活,人家就看不懂或感觉不亲切,艺术也就很难感人了。为此,我们每个画家要想出精品,出力作,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该有多重要啊!

 

七、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应该是中国画创作发展的主要引领者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與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具权威性、专业性单位,在组织全国重大展览,发展人才,宣传人才,培养人才等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历次的全部美展和全国中国画展览,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对全国大量的作品的初选、复评乃至获奖作品的评定方面,做出了积极有效的工作,为培养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及推动中国画创作向前发展做出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因评审人员的年龄结构、学识水平、认识标准等原因,评审中对中国画“核”的认识上下不一致,不统一。出现了作品不“中”不“洋”,无中国画元素的画获金奖、铜奖的现象。近年来,大展中中国画创作给观者的印象是:工笔画过多,制作成分太多,写意画少,让观者眼前不能一亮。究其原因,这也许是由于创作者平时轻笔墨本质的锤炼,而重工笔制作以求唯美效果,远离了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大写意”的追求。发展好中国画创作,培养好一支优秀的创作队伍,笔者建议:我们要以正确的思考方式,认真学习,总结经验,做时代需要的“领头羊”,是人民需要的“领头羊”。艺术为民,以“载道精神,明德引领时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任重而道远!

由此,一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的体现,可以通过其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发展态势和态度来考察,在中国画领域中,我们要不懈地浇灌这棵千年大树,并为后人珍惜之,养护之,发展之,使它根深叶茂,繁花似锦,永远充满青春!

 

2012年5月16日于北京


版权所有:水墨丹青 艺术网        中国工信部备案号:沪ICP备16033583

联系电话: 15510071737    

投诉电话: 15510071737

地址: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小堡环岛北金润1号楼二单元2056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