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天鹏
中国绘画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结晶,内涵丰富。它的形式和美感别于世界其它绘画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画渗入了文学、书法、篆刻、音乐等诸多艺术因素。它不是拼凑,而是互相丰富,互相渗透。使其融汇形成一种综合性绘画艺术,从而提高和发展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画最讲究竟境?意境来源于客观自然,是实的形象与虚的联想的结合。画家创造的景物形象是实,人们由此产生的联想是虚,有形象产生的意象境界是虚与实的结合。意境离开了画家形象思维的创造,是不可能成立的。对于意境的营造,可以说是画家毕生都要追求的艺术境界。画家见景生情,情景相合,凭借自己独特的感受创造出艺术形象,能使中国画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无限的意境来。画面的笔墨和造形都是表现意境的手段,学习中国画难就难在这里。中国画是集诗、书、画、印为一炉的综合性艺术,作画若仅在俗语,大白话或仅仅为了表现熟练的技法,技巧,我认为是远远不够的,要提倡和学会根据画面的主题和构图的需要题上诗、词、句或画题,以点明和引申主题。初学者可以先向古诗词借辞或向他人借辞搜集,引用一些佳句,逐渐过渡到自己写诗撰句,这样不断地研究推敲,久之,就不难达到笔简意繁,余味无穷的意境。
中国画的意境是个不可忽视的课题。意境是画家将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形象思维的结晶。创造产生意境需要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和广博的艺术修养,付诸实施的是笔墨的造型能力。
中国画讲“诗情画意”注重意趣的表现。正如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所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客观现实最本质的美经过主观思想感情的陶铸和艺术加工,才能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蕴含着新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意境也就是意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一幅画配上一首与画面有关的好诗、词、句不只是锦上添花,还可以使平凡的画材成为不平凡。所以说“妙款乃画龙点晴也”如元代王冕,画了一幅《墨梅》、如果不题诗,无非是一幅技法较好的小品,当他在画上题着“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就使这幅画意趣更深了。又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他画了一个士大夫高卧荷亭之中,题款“风来四面卧当中”便使画中这个士大夫的那种不问世事、自鸣清高的神态,活生生地突了出来,从而使这幅画的主题思想也更加显露。
中国画的特征和价值主要在于笔墨,而“以书入画”又是突出协调统一或实现笔墨的根本途经,人们常说:“书画同源”,能书便利画也。我国文字与绘画之结合主要是以线为主,“线以神气为本”。书法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而中国画的造型基础又是用点线来表现,两者都与笔墨分不开。因此历史上的许多画家都非常注意把画的基本功放在书法上,强调将书法的运笔用之于绘画。书法讲究笔气,并从书法线条结构、动态、节奏、韵律的丰富性中得到启示。通过书法的锻炼才会产生笔力、笔意、笔韵。“以书入画”影响和造就了许多有成就的画家及大师。再者就是一幅好画必须配备一手好字,不然,就会影响整个画面的艺术效果,这也是“以书入画”的组成部分。
以法作画,千篇一律,以诗情作画者,才能变化万千。这是高超技法和高深修养的结合,在历史上卓有成就的画家,他们都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生活积累。因此学习中国画,也应注重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南齐谢赫的六法之一“气韵生动”也包含国画创作的多方面,即构思、技法等方面都符合要求,才能达到气韵生动这个总的准则,而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只要勤奋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深入生活,提高文化素养等画外功,气韵自然就会达到,这样诗书画印熔到一起,韵味就会更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