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超 |
个人简介 |
张凌超艺术简介 1941年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研究班,胡杨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荥阳市文联名誉主席、河南省荥阳书画院院长。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张凌超画集》、《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精选》、《荣宝斋画谱》、《故宫博物院张凌超馆藏精品选》等十几部专集。 创立胡杨画派,自 2000年至今,先后十九次带领学生深入我国西部胡杨生长分布的几十个地区,考察、采风, 每次都有更深刻的感受和领悟。十几年来创作了《春之韵》、《夏之歌》、《秋之赋》、《冬之魂》、《天人合一、天地和谐》等五个篇章胡杨系列作品一百余幅。国内诸多著名学者、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如邵大箴、谢永年、徐恩厚等等对张凌超的胡杨作品的学术成就给以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张凌超主编《怎样画胡杨》工具书,填补这方面专著的空白。 2005年被评为感动荥阳十大道德模范之一,为荥阳市人民捐赠中国画精品力作100幅,当地政府建立张凌超艺术馆长期对外展出张凌超捐赠国画胡杨作品。 |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
电子画册 |
作品润格 |
联系方式 |
我和著名画家张凌超先生相识并成为挚友,皆与胡杨有缘。
胡杨,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戈壁。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中国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新疆。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它耐旱、耐碱,抵御风沙,不屈不挠,享有沙漠英雄树的美誉。
我是兵团的一名老兵,与胡杨为伴,已在新疆工作生活了五十多个春秋。2003年,张凌超先生第一次来新疆写生,作为同乡,我有幸接待了他。先生告诉我,他第一次看到胡杨,是在内蒙的额济纳旗。面对茫茫大漠,成千上万棵枯死的胡杨,有的像龙蛇盘踞,剑客远行;有的像战士的集团冲锋,冥冥中可闻杀声震天,鼓角飞鸣;在塔里木,面对32万平方公里的 “死亡之海”,世界第一大的3800平方公里的胡杨林,他目睹了生命与“死神”的对峙与抗争。他为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大无畏的精神深深震撼,于是画胡杨,宣传胡杨,传颂胡杨文化成了他人生的大情爱和大追求……
在之后的十多年间,先生几乎每年都要拿出几十天的时间来到新疆,深入胡杨分布的大漠戈壁,进行考察、写生和创作。他去过不少兵团农场。他问我有关兵团的事情,我告诉他,兵团是国务院计划单列的省部级单位,工农兵学商一体的准军事组织。在新疆,兵团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可谓新疆有多大兵团就有多大。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随着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的一声令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万官兵脱下军装,铸剑为犁,挥师大漠,开荒生产,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的历史大幕。后来,又有京、津、沪等大城市以及鲁、豫、皖等省区的的支边青年,怀着一腔热血,带着他们的方言、习俗、文化和理想,西涌天山,加入了这一行列。他们在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及两千多公里边境线上,住地窝子,喝涝坝水,开荒造田,屯垦戍边,不仅将大片大片的戈壁荒漠变成了美丽富饶的绿洲、城镇,而且将全国各地的文化的种子,也同时撒进了这片土地。诗人赞扬兵团人是共和国边境线上的生命界碑,是一株株扎根于荒漠上的胡杨树。
先生听后感慨万端。在以后的闲谈中,兵团和胡杨,是我们聊得最多的话题……
兵团精神,胡杨形象——先生为之沉思,为之肃然,也为自己的创作拓展着思路……
作为向导,我曾多次陪同先生写生。荒漠死寂,胡杨巍巍;怅廖廓,惟有天籁。一次,我和先生来到一株被称为“王”的胡杨树前,这株曾经见证千年岁月沧桑的巨树,虽然已经死了,但它壮怀激烈,依然笑傲雷霆沙暴而屹立不倒。
我们凝视这位王者,不由心生敬畏,为之顶礼膜拜。
凝视,可以使人深沉而洞明世事;凝视,可以让人思索而顿悟得道;凝视,可以叫人物我两忘而化入禅境——先生凝视着这株胡杨,这株胡杨也在凝视着先生,两颗心就这样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在一起跳动……
长天流云,荒漠如海,还有辽远的地平线和站在那里的胡杨……
从初见胡杨时的震撼,到对胡杨精神、兵团精神的理解、感动与敬仰——这就是先生胡杨画创作的心路历程……
酷暑,戈壁沙漠里的气温高达摄氏30多度,严冬又会冷到零下30 多度。酷暑严冬深入瀚海写生,跋涉其间,其艰苦可想而知。先生已年逾古稀,我们为他的身体担心,然而先生一边啃着干馕,笑笑说,没事、没事,要画好胡杨,就得有点胡杨精神;胡杨是兵团人的战友,要画好胡杨,就得有点你们兵团人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才行,你说是吧……
作为山水画家,凌超先生的作品曾入编《新版传世名画》,曾先后在俄罗斯、日本、美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展出并多次获奖。2007年,应国家奥组委邀请,他赴北京参加56人创作组,代表56 个民族创作56 米中国画长卷《和谐中华迎奥运》和巨幅山水画《华夏山河颂》……
俱往矣,数先生作品,需看胡杨——是的,从看到胡杨树的那天起,胡杨的形象与精神便一直在他的心里升腾;是胡杨给了他第二次艺术生命。他以国画的深厚底蕴,把创作的激情几乎全部给了胡杨。
采风创作,创作采风;师法自然,成竹在胸。每次从胡杨的故乡回到中原,先生都是闭门谢客,精心构思,潜心作画。几年后,先生推出了以胡杨为画题,以“春之韵”、 “夏之歌”、 “秋之赋”、 “冬之魂”、“天人合一、天地和谐”命名的五个乐章——
在“春之韵”里,《大漠春梦》、,《雪山滋春林》、《新枝》、《争春》……一株株胡杨绽出的点点新绿,让人看到了春的身姿,听到了春的歌唱。感到了生命之火的熊熊燃烧……
朝霞染红的山,翔于大漠之上的鸟与巍巍大观的胡杨林,则共同谱写了一曲壮美激昂的“夏之歌”。《戈壁之魂》是幅长卷,一片饱经风霜、历尽沧桑的胡杨,或立、或站、或躺、或卧,不管姿态如何,尽皆透露着坚忍与倔强;远处虚笔幻化的青年胡杨,虽然影影绰绰,但其挺拔茂盛,生机盎然的意象却引人无限遐想……
《铜墙铁壁》、《雪霁》、《金色旋律》,是英雄树们吟唱的“秋之赋”。 胡杨树被维吾尔人称之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读读《金色永固》和《戈壁金秋》吧!蓝天白云下,胡杨的金黄流光溢彩,把个戈壁映得金黄,把个塔里木河也映得灿然如金;那是胡杨自豪的阵势,那是胡杨胜利的阵势,那是胡杨迸发出的最鲜活最丰满的生命能量。也是先生对胡杨的一种礼赞、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喷涌……
《沧桑岁月》、《天山雪融图》、《银装》、《寻梦》……成就了胡杨沧凉壮美的“冬之魂”。《苍穹茫茫》里的那株胡杨,是胡杨家族中的项羽,它站在凌冽的寒风里仰天长啸,问大地谁是英雄,问苍天谁主沉浮……
“天人合一、天地和谐”,是先生对胡杨的心灵感应,也是他表现胡杨的精神追求。《百代同春》、《揽月》、《洗礼》、《塞外丰碑》,就是他对这种追求的诠释。六米长卷《胡杨百姿图》,铁干虬枝,万种风情,委婉中透着刚烈,苍凉中带着豪气,它们就这样以各自不同的姿态走过了生命的每个季节……
这是献给胡杨的至高礼赞,一部大气磅礴的胡杨交响。在这里,作为历史,作为文化,作为精神,人所要说的,被先生藉以胡杨的原始之美、沧桑之美、悲壮之美和顽强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被人知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同理,不被人知的平凡才是真正的平凡。生长在生命“禁区”的戈壁大漠,即使旱死二十余载 遇水又有新芽绽放的胡杨,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生命的启示,而且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先生跋涉其中,他看到了什么,又在想些什么呢?
啊,胡杨,穿越宇宙洪荒的胡杨;饱经岁月沧桑的胡杨;高擎生命火炬的胡杨;驻防茫茫戈壁为捍卫生态而战的胡杨;在昏黄的大漠中给人以憧憬,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思索与希望的胡杨!
最近,我回故里省亲,去了荥阳市张凌超艺术馆,看了他令人回肠荡气的胡杨画展。胸怀瀚海千重浪,丹青劲吹胡杨风——兴奋所致,我在留言簿上写了“西域神木,中州显圣;凌超妙笔,传世丹青”十六个大字……
我向凌超先生致敬——在我心里,先生也是一株可以称“王”的胡杨,一名编外的、优秀的兵团战士……
(作者简介:马 涛系新疆兵团七师奎屯日报主编,著名作家。作者耿新豫系新疆兵团七师文联主席,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