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连续多年被国内权威数字发行网站评为“深受读者喜爱、年度点击排行中列最受关注百强期刊”的《中国书画》杂志社本次亮相,将给厦门市民带来哪些惊喜,又在书画艺术的传承上有哪些思考与探索呢?本报记者采访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康守永。
记者:这是《中国书画》杂志社首次参加海峡书画艺术产业博览会,对本次博览会有怎样的了解和希望呢?
康守永:近年来,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峡书画艺术产业博览会的举办具有特别的意义。在本次展览的主办机构中,除了文化及文化产业主管单位外,还有厦门日报等媒体,我们《中国书画》杂志作为经济日报主办的国家级大型艺术类期刊,有一种媒体兄弟般的亲切感觉,能够共同为振兴中国书画艺术做一些事情是杂志社义不容辞的事。厦门有一年一度的9·8投洽会,对国际国内的商界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对同样是秋季诞生的海峡书画艺术产业博览会也有助推作用。
以书画艺术为主题的产业博览会,我们期待的不仅是人多热闹,而是有真正对书画艺术、对相关和衍生产业感兴趣的观众群体到会,让博览会有含金量。同时,要防止成大杂烩,在一定的专题下,让参与者有一定的品质。
记者:近年来中国书画艺术产业的发展有什么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或问题?
康守永:书画市场正进入调整期,书画家较平静,投资人较理性,收藏家较冷静,这预示着一个好的未来:书画市场正走向规范。但规范的运营模式还在创作者、流通者和消费终端三者之间进行探索中。
在产业上做文章,必然是在大众能接受的书画艺术品和书画的上下游及书画的衍生开发上做文章,能以各种方式走进平民百姓家才是艺术产业的生存厚土。现在,各种各样的平台、工具、渠道、模式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探索着,但最核心的还是作品本身,最重要的是信任的建立,最关键的是市场的导向。在这些方面,我们都有责任。比如,《中国书画》杂志社是北京市首批艺术鉴定试点单位,我们在建立艺术品信用方式上就有责任,并正在努力中。
呈现的首先还是《中国书画》杂志。杂志内容绝大部分是古代或近现代的名作经典。
杂志社还与专业公司合作开发了文房产品供专业的书画家或爱好者使用,也开发了带有书画等文化艺术元素的茶、酒等产品。与湖山书院联合开发的《中国经典笺谱大全》,汇集了16款风格不同的中国传统元素,包括甲骨金文、秦砖汉瓦、梅兰竹菊、名画山水、八大山人、齐白石、弘一等内容专题。
《中国书画》杂志是由经济日报主办、创刊于2003年的大型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多年来,杂志坚持“学术性、知识性、鉴赏性、收藏性”的理念。杂志形制为大八开本,136页精装彩印,每期有高清精美大型拉页的传世名作。2013年正式成立杂志社书画院,被北京市文化局确定为艺术品鉴定试点单位。2014年12月10日,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学术期刊。2015年被中国(武汉)期刊博览会组委会评为“中国最美期刊”。与中国国家画院合作成立《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中心。
《中国书画》杂志有文怀沙、方增先、冯其庸、沈鹏、邵大箴、欧阳中石、范曾、武春河、饶宗颐、黄君寔、韩天衡等21位名家大家担纲顾问团队,有冯远、刘大为、龙瑞、杨晓阳、张海等50位专业委员会成员给予学术支持。
原文来源:厦门日报